智能家电离智慧生活还有距离
栏目:牛宝体育 发布时间:2024-09-20
 没错,智能化的家电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来,在前不久召开的2015AWE上,智能家电可谓当红主角,无论是美的、海尔等传统家电企业的大张旗鼓,还是奇虎、360等互联网新贵的黑马杀出,都让现场观众不禁感慨,原来生活竟然可以这样“高大上”,甚至连老板等厨电品牌也不甘寂寞,纷纷抢搭智能化的顺风车,一时间智能家电“忽如一夜春风来”。  不过曲终人散,五湖四海的看客们回到家中却发现,生活还是一如既往,对

  没错,智能化的家电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来,在前不久召开的2015AWE上,智能家电可谓当红主角,无论是美的、海尔等传统家电企业的大张旗鼓,还是奇虎、360等互联网新贵的黑马杀出,都让现场观众不禁感慨,原来生活竟然可以这样“高大上”,甚至连老板等厨电品牌也不甘寂寞,纷纷抢搭智能化的顺风车,一时间智能家电“忽如一夜春风来”。

  不过曲终人散,五湖四海的看客们回到家中却发现,生活还是一如既往,对绝大多数家电消费者而言,他们操心的还是水费、电费,担心的还是质量、售后,关注的还是促销、降价。

  上述情境说来有点戏剧性,不过恰恰反映了当前智能家电的现状,中国家电企业乐此不疲地编织着智慧生活的美好画卷,而消费者实际上买账的并不算多。是冰箱、洗衣机等传统家电天生就不具备智能化基因?还是市场缺乏刚性需求?在笔者看来,这些问题很难从单一角度回答,只有从市场、产品、企业、消费者等多视角出发,才能真正把脉智能家电“叫好不叫座”的尴尬现状。市场:看上去很美

  紧随智能电视(参数图片文章)的脚步,智能冰箱、洗衣机、空调以及小家电产品也不断升温,牛宝体育APP从2015AWE现场就可以窥得一二,满眼都是贴着“智能”、“互联网”、“云”标签的家电产品。然而企业的拼命吆喝,也难掩智能家电产品渗透率极低的现状。

  数据显示,2014年智能冰箱渗透率仅为1%,智能洗衣机与智能空调则分别为4%和5%。虽然有人将此归结为智能家电尚处“起步”阶段,但笔者认为现实并不算乐观。

  早在2013年就有消息称,智能电视渗透率接近五成,遥遥领先于智能白电。但通过市场调查发现,智能电视的渗透率与开机率存在两个不同的概念,由于一些品牌将智能电视的价格压低,很多消费者抱着尝鲜、图便宜的心态购买了智能电视,而在使用过程中,所谓智能化的功能基本处于“打酱油”状态,其结果就是知道的多、了解的少,买的多、用的少。主打娱乐、休闲的彩电尚且如此,以功能性为主的冰箱、洗衣机、厨电等恐怕更难逃此“魔咒”。

  其一,标准缺失。就整个家电行业而言,目前尚未推出统一的智能化标准,不同品类、不同品牌的智能家电很难整合到一个平台之内,而如果仅仅作为单品出现,这些智能家电的溢价能力难免大打折扣。以2015AWE上大放异彩的智慧家居为例,多数中国家电企业已经实现了自己产品接口的标准化,但跨品类、跨品牌的协同能力有限,只能做到一定区域内的互通互联,这样留给消费者的自主选择空间就很小,而多数消费者很难一次性购置整套家电,且一般家庭也不会只使用一个品牌的产品,更何况中国家电企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谁能提供一整套的、成熟的产品服务。

  其二,各自为战。除了产品本身缺乏协同性,智能家电在研发过程中也存在相似问题。目前国内很多家电产品虽为同一品牌,但实际上隶属不同的部门,有的家电企业旗下就划分为空调、中央空调、厨电、生活小家电等就多个事业部,这种架构在运营方面有其优势所在,但在智能家电的研发环节上,不同事业部难免出现“各自为战”的情况,这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智能家电的整体协作性。况且,绝大多数中国家电企业目前需要解决的是生存和生产的问题,而后才是发展。

  其三,成本问题。绝大多数智能家电的操作都基于显示屏,对于冰箱、洗衣机、厨电等白电而言,它们大都不具备电视的显示优势,操作系统的变化一方面增加了技术难度,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制造成本。与之相对的是,目前家电行业普遍受库存压力所累,仅2015初,空调行业就掀起了包括格力“以旧换新”、美的“315特惠”在内的一连串促销活动,企业一面唱响智能家电,一面费尽心思清理库存,结果显而易见,促销的刺激进一步释放消费者刚需,进而挤压了智能家电的市场空间。

  市场对智能家电反应冷淡,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没有触及消费者“痛处”。一项调查数据显示,目前用户对智能家居的感兴趣程度达到95.2%,但有87.5%的用户对智能家居现状不满,表示跟预期完全不符,或低于预期。消费者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:如功能鸡肋、使用门槛高、维护维修麻烦等。

 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智能家电都喜欢在远程遥控上做文章,这一点放在彩电上多少还能让人理解,但洗衣机、厨房电器、小家电等也以远程遥控为卖点就有点“为智能而智能”的嫌疑了。以洗衣机用户为例,三星就推出过一款能够手机远程遥控的智能互联洗衣机,这里就产生一个疑问,手机遥控的必要性有多少?

  当然,“锦上添花”本是好事,但洗衣机的本职工作是“洁净”,前不久中国消费者协会进行55款洗衣机商品比较试验,共涉及26个品牌、55款样品,结果显示,近六成波轮式洗衣机样品的洗净比有待提高,TCL一款电脑全自动洗衣机的含水率和振动幅度均不达标。

  这样的结果不免令人困惑,企业一方面在智能化的大道上一路狂奔,一方面却在产品基本性能方面栽跟头。更何况,远程遥控洗衣机本身还可能存在安全性等方面的隐患,而一些非必要性的设计也会导致成本上升,这些最后恐怕都要消费者买单。

  智能油烟机也是近来“出镜”比较多的品类,像老板电器就推出可以将吸油烟机与智能可穿戴设备相结合的产品,主打智能菜谱、远程操控等,笔者认为这些创意都是值得称赞的,但是对一名饱受油烟“熏陶”的主妇、主夫而言,他们会有多少闲情雅致一边玩手机一边烧菜?或许有一天,智能厨房会取代人类承担烹饪工作,但是眼下单凭几个APP恐怕只会把简单的烹饪工作变得更“复杂”。

  再以近来大热的空气净化器为例,频繁的雾霾天气使得空净类产品成为市场的香饽饽,生产企业自然而然也想让空气净化器“智能一把”,但比起远程操控、互联网这些高大上的功能,空净用户更迫切需要的是稳定的净化效果、良好的使用体验、完善的售后服务。此前美的空气净化器曾推出30天免费试用,在市场中引起不小反响,可见对于这样的新生事物,首要任务是教育市场、培育消费者的认知,在消费者还没弄清楚滤网是怎么回事的时候,就急于为产品“镀金”,显然有点本末倒置。

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现在的智能家电都喜欢标榜年轻化,这一点本无可厚非,年轻人热衷于新鲜事物,包括现在的80、90后,都是家电消费的主力军。但“年轻化”并不意味着“复杂化”,很多不必要的功能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成本,导致操作更繁琐,同时还加大了保养、维护、维修等方面的难度。

  这里笔者甚至可以大胆建议,衡量家电是否足够“智能”,不妨让中老年人做评测,如果能让他们轻松上手,用起来省力、省事、省心,那才无愧于智能的头衔。

  远程遥控也好,互联网、物联网也罢,都仅仅是智能家电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,一味地制造噱头、引人眼球,终归难成气候,在这方面,家电企业还需为智能家电做好“简”法,在制造概念、抬高股价之余,多一些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市场化的产品。

  2014年被誉为智能家居元年,2015年更被作为智能家电开花结果的收获之年。业界预测,到2020年,我国智能家电的整体产值将突破万亿元,其中智能硬件的产值就达6000亿元,广阔的前景也吸引了众多家电厂商和互联网企业纷纷前来“淘金”。

  尽管智能家电市场“蛋糕”巨大,但绝非人人都能赚得盆满钵满,只有建立在品质的前提下,同时摒弃华而不实的噱头,才有可能打造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畅销家电产品。

  美的方洪波曾感慨:智能化不能掩盖中国家电业的硬伤。这其实也道出了中国家电业的心声。在此起彼伏的智能化浪潮之上,企业若要顺水行舟,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产品质量,这里既包括产品质量,也包括服务质量;其次是规范标准、协同发展;然后才是个性化、差异化的创新。

  当前,在加快研发、推广智能家电的同时,中国家电企业的紧要任务就是修炼内功,包括产品质量提升、核心技术突破、产业结构调整、服务体系完善等等。其中,质量是品牌的第一招牌,此前“中国游客抢购日本马桶盖”一事就是最好的例证,国内市场不乏旺盛的需求和购买力,国内家电企业也不乏尖端技术与高端产品,但消费者仍然不远万里海外“淘宝”,归根结底就是对日本家电品质有一种常年积累下来的信赖,或许这样对比会刺痛一些人的民族自尊心,但不可否认,抛开感情因素,很多消费者都会倾向于“日本家电比中国的质量好”这一结论。

  这其实也给中国家电企业敲响了警钟,没有过硬的品质,所谓智能家电、智慧家居到头来很可能成为无人喝彩的独角戏。与此同时,如何尽快落实智能家电的跨界互联,如何制定与之相关的配套服务,都是摆在企业面前亟待思考的问题。

  智能家电由“单品”到“平台化”的理念转变可谓一次重大飞跃,但无论是从“硬件”的品质、技术上来看,还是“软件”的协同性和内容上考虑,离真正的智慧生活还有一定距离。整体来看,智能家电只是刚刚起步,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在这个过程中,价格战与概念炒作只能作用一时,唯有内功修炼才是持久前行的动力所在。